兒科癌系指小兒癌症,兒童身體不適時,無法像成人能具體的描述出來,往往等到症狀很明顯時才被發現及診斷
加上兒童身體器官功能不成熟、免疫能力較差等因素,相對的診斷後各種治療之耐受力也比成人差,使得醫師必須延後治療或減輕治療劑量。因此若家長不能主動察覺兒童身體異樣的警訊,就會延誤到癌症黃金治療期。
依據兒童癌症基金會統計顯示,臺灣每年約有550個兒童得到癌症,發生率為每10萬個兒童約有10-12 個兒童被診斷為癌症。常見的兒童癌症與成人不同,癌症病童中約有1/3是罹患白血病、約1/5是罹患腦瘤,其餘分別為惡性淋巴瘤、神經母細胞瘤、生殖細胞腫瘤、惡性骨肉瘤、軟組織惡性腫瘤、威爾姆氏腫瘤、惡性肝腫瘤、視網膜母細胞瘤、組織球增生性疾病等。
其實兒童癌症並非絕症,家長若能了解及發現孩子身體異常警訊,並且即早就醫治療,許多兒童癌症是可以治療的。因此家長在孩子日常生活照顧上如:洗澡、如廁時,應該多注意孩子身體的狀況;若有發現下述九項症狀(即兒童癌症之九大警徵),請儘速帶孩子做進一步檢查。
兒童癌症之九大警徵:
- 不明原因的發燒:持續兩週以上不明原因的發燒。
- 不明原因的疼痛:如關節酸痛、腹痛、頭痛等。
- 不明原因的腫塊:小孩皮膚表面有不明原因之腫塊且有增大的傾向。
- 淋巴腺腫大:不明原因之全身性或局部性淋巴結腫大(如:頸部、腋下、鼠蹊部淋巴結腫)且無壓痛感。
- 肝脾腫大:肝及脾臟緊貼兩側肋骨的下方,若以手按壓可摸出硬塊即是腫大。
- 臉色蒼白:小孩無故臉色蒼白,即唇及眼結膜較無血色,伴隨倦怠、食慾不振等。
- 紫斑或出血傾向:皮膚表面時常無故出現瘀斑或紫紅色出血小點,或有黏膜出血(如:流鼻血、牙齦出血等)。
- 神經方面的症狀: 如無故的嘔吐、走路不穩、頭痛,顔面神經麻痺等。
- 眼球有異常反射光: 嬰幼兒的眼球對光線産生不正常反射光(如:貓眼)。